西安长安法院 | 用情感杠杆撬动多年“误会”

来源:陕西法制网 时间:2025-07-01 17:40:54 阅读量:

窗外的蝉鸣撕扯着空气,空调发出轻微的嗡嗡声,却驱不散调解室内的压抑。盲人母亲翁某紧紧攥着女儿小怡的手,依偎的影子被夕阳拉得细长。对面,翁某的前公公任某低着头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,这场关于两笔“失踪”补贴的纠纷,即将迎来关键的转折。

“今天……咱们把话说开。”主审法官范建锋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。他手里拿着两份补贴明细单,单子上密密麻麻的数字,本该是母女俩活下去的底气,却成了这个破碎家庭里最锋利的刺。

2013年,翁某带着2岁的女儿小怡与任某的儿子结为夫妻,夫妻俩均为盲人,系一级残疾。2023年11月,这段维持十年的婚姻走到尽头,两人协议离婚。2024年10月,翁某从街办得知自己于2020年7月起,每月有民政局发放的社会救助补贴,而女儿小怡从2023年2月起,每月有低保金、分类施保金以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,但是这两笔钱都“消失”在前公公任某的卡中。

“离婚后才知道这几年一直都有补贴,可是他(前公公任某)从未提过这笔钱,我一个盲人还带着女儿,生活已经很困难了,他怎么能这么对我们?”翁某的声音带着哽咽。

“她和我儿子都是盲人,不便办理手续,我也是为了他们好啊……”任某虽承认钱在自己的卡中,但也并未进行过多的解释。

范法官知道,这两起案件不能就案论案,10年的生活,哪里是一笔简单的账就能算清。想要更好地处理好这些矛盾,就需要先平息当事人之间的怨气和怒气。于是,范法官决定采取“背对背”的方式进行调解,通过隔离双方消除对抗心理,在分别沟通中寻找利益平衡点。

法官助理任惠将翁某带到一旁,以女性特有的耐心和温柔,聆听着翁某诉说多年积压的委屈,并适时地加以引导:“虽然您和丈夫已经离婚,但补贴的归属不受婚姻关系影响,这些钱属于您和小怡的个人财产,任某无权占有。但是,从现实情况来看,您和前夫因身体原因没有任何经济来源,这些年的生活开支都是任某负责,所以还是要适当考虑任某在家庭中的贡献……钱能算清,情分怎么算的清呢?”

另一边,范法官则是结合案情和法律规定,释明权利义务,又从情理角度讲述翁某的现状,动之以情晓之以理,“这些钱本就是政府专门给母女俩的保障,现在她们独立生活更艰难,您作为长辈,是否愿意帮她们一把?”

在范法官不断地劝说下,任某终于敞开心扉:“我总以为一家人钱就该放在一起用,年纪大了、脑子也糊涂了,这才选择沉默,是我的问题!”

这个夏天,燥热依旧,但调解室里的那场静默,终于化作了亲情复苏的序章。双方当事人经过协商后达成了一致调解协议,扣除合理生活开支,任某将剩余的补贴款一次性退还给了翁某及小怡。

将双方当事人送出法庭的时候,范建锋法官和法官助理任惠的脸上不禁露出一抹微笑,“盲人的世界没有光,但人心可以点亮希望,当法律守住了底线,情理融化了坚冰,而钱,也从冰冷的数字变成了具象的温暖。”


作者:林升春

编辑:赵佳欣

责编:马宁

审核:姚启明

操作选项

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

宽屏阅读

打印文本

分享
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